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兴技术发展状况

新兴技术发展状况

(一)量子科技发展状况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科技研究与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拓宽项目布局。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随着量子科技成为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和产业升级的关注焦点,我国在政策布局、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我国加强 量子科技领域政策布局和配套扶持力度。2018 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加快出台政策文件,支持鼓励量子科技研发和应用: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指导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部发布《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5G、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评估与产业研究,大力支持和引导量子信息技术国际与国内标准化研究。

二是量子科技技术标准化研究快速发展,论文和专利数量增长迅速。一方面, 我国在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和试点应用方面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时间积累,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也逐步开展。2017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量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特设任务组,开展量子通信、网络及量子信息技术关键器件的标准研究,目前已完成6项研究报告125。2019年 1月,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展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论文和专利数量不断增长。从发表论文研究机构来看,我国量子通信论文量位列全球第一,超过4000篇,在全球发文量前25中有10家是中国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看,中美两国均保持领先。

三是量子科技研发与应用不断深入,产业化探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量子计算领域,子计算云平台成为热点。我国量子计算云平台虽起步较晚,但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量子处理器、量子计算软件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中国科学院推出11位超导量子计算云接入服务;华为发布HiQ量子计算模拟云服务平台,可模拟全振幅的42位量子比特。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的网络建设和示范应用较为迅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了“京沪干线”和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期工程等QK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建设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团队联合启动建设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网络”,我国的QKD网络建设和示范应用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已处于世界领先。在量子测量领域,超高精度量子时钟同步有望助力未来通信网。随着5G、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此类技术对时间同步精度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卫星信号不再能满足未来通信网络的全部需求,而量子时钟源可以提供超高精度时钟源,将为未来通信网络提供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同步传输协议。

(二)区块链发展状况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速。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基于区块链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和底层平台的部署建设注入新活力。2020 年,我国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支撑不断强化,技术研发不断创新,产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实践应用取得实际进展。
政策支撑全面强化。在中央支持层面,截至2020年6月,国家各部委发布与区块链相关的政策26项,总数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涉及生态治理、农业农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金
融创新、文化出版等众多领域。在中央监管层面,自《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备案审核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已发布四批共1015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持续为怄块链信息服务的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在地方层面,2020 年上半年各地方政府推出超过120项政策鼓励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广泛涵盖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在政府服务方面,推广区块链电子票据优化营商环境;在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策引导建设区块链基础架构、跨链互操作、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等基础平台;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引导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等方面的实践。

标准与技术持续发展。一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2020 年4月,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以建设完备的区块链标准体系、更好服务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实施2个区块链行业标准以及10个区块链地方标准。二是专利数量增长显著。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统计检索,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提交的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量达14013 个,较2019年底增加5341个。截至2020年11月,PCT专利数中,华为申请数量位列全球第二,为150 件。三是底层技术有所创新。吞吐率和可伸缩性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区块链开展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基于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Graph, DAG)和基于分区(Sharding) 的两类解决方案的区块链系统有望打破这一-难题。 目前已有多种系统投入运行或进入实验阶段,如由王嘉平博士研究提出的Monoxide等,尝试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在系统层面的主要问题,在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性能。

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在企业与园区数量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区块链相关企业数达64996家;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已建成40个区块链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湘黔渝地区。在产业生态方面,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仍以应用为主。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共有1958个区块链项目,其中应用类业态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一,为655个;其次为解决方案类,为613个。在产业市场规模方面,区块链产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2亿元,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区块链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产业仍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仅上半年就达到了17.15亿元,同比增长246.5%。

应用实践深入发展。2020 年,区块链技术在多领域落地实施,涌现大量成功案例。在政务领域服务民生、助推治理改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身份合约和数据存证服务,有效保障“身份健康码”及人员数据安全和授权使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共同成立了首个国家级联盟链应用-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旨在建立面向工业、企业、政府应用的可信、可控、可扩展的联盟链,加快区块链技术在政务信息化领域的落地应用,并于4月底进入全球商用阶段。在金融服务领域取得实际成效。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切实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截至2020年4月7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227亿美元,服务企业数近3000家,中小企业占比75%以上。

(三)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驱动特征愈加明显,从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改造、生活水平的智能化提升,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都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有着旺盛的需求。2020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在各行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作为率先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我国正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浪潮,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在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和多样化应用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步入快速发展期,各类应用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我国加快制定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 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数字化发展。一方面, 加快人工智能建设成为各地方关注的重点。北京、山东、广东等十余省(区、市)均在2020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也成为政策制定重点。2020 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双-流”建设高校,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确立了战略方向。

二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创新持续发力。2020 年,我国基础层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积极打破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壁垒,加强对传感器、智能芯片以及算法模型等基础层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品体系。一方面,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取得局部突破。在人工智能安全热点技术方向,联邦学习、差分隐私机器学习和深度伪造检测的应用步伐最快,已有工业级产品出现并在部分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在对抗样本攻击和防御技术方向,已经涌现出Foolbox、Advbox等 支持学术研究的开源工具。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继续推进。2020年11月,北斗星通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GNSS芯片“和芯星云NebulasIV”,芯片工艺迭代演进到22nm的同时,首次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支持片上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性能、尺寸、功耗等方面都较上一代芯片取得突破性进展,满足大众应用需求,同时更好地满足智能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

三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巨大空间带动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迅猛发展。我国在制造、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产业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都有较大的改造和提升空间,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层产业加速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医学领域,深度学习技术为经验诊疗提供有益补充。智能医学影像产品目前已涵盖肺结节等胸部智能影像、心血管疾病智能影像、超声智能影像等十余种,其中肺结节等胸部智能影像产品最多、认知度最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腾讯觅影提供的人工智能辅诊方案在患者CT检查后最快1分钟内就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在金融风险控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涵盖金融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风险控制可以助力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国家金融大数据库,防止系统性风险。招商银行上线“天秤系统”,可以抓取交易时间、金额、收款方等多维度数据,利用图算法和图分析技术,挖掘欺诈关联账户。在智慧零售领域,行业正在构建以数据驱动的全渠道新零售。智慧广店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新- -代人工智能技术捕获人、货、场中的数据信息,辅助工作人员优化销售、物流、管理,以及供应链方面的流程。

节选自《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链接如下:
http://www.cac.gov.cn/rootimages/uploadimg/1613923424818332/1613923424818332.pdf

(完)

none
最后修改于:2023年05月25日 00:01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