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IT行业研究:政务IT转型与变革,数据要素与产品化突破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黄忠煌,洪依真)

1、四十年建设,电子政务体系基本成型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起步于 1980s,现已迈入数字政府阶段,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1980s,中央政府部门开始建立数据中心进行电子数据处理。1990s 从金桥、金卡、金关 工程逐步展开的“十二金“工程搭建起了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骨架,2015 年“数字中国”、 “放管服”等概念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政务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2022 年 10 月,全国 政务大数据一体化体系建设指南横空出世,政务数字化再提速。

1.1、电子政务系统从零到一跨越依靠“十二金”工程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是政府门户 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 4 个基础数据 库;十二金则包括金宏、金税等十二项工程,这个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十二金工程建设支撑了我国政务电子化从“0”到“1”的跨越。“十二金”是面向政 府办公业务建立的十二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按“2523”分为四个层次。1)第一个“2” 指提供宏观决策支持的金宏工程、办公业务资源系统;2)“5”指涉及金融系统的金财、 金税、金卡、金审和金关工程;3)第二个“2”: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金盾工程、 金保工程;4)“3”指具有专业性质但对国家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金农、金水、金质工程。

十二金工程带动了一批国产软件供应商发展和崛起。十二金工程建设初期,我国软件 产业基础较弱,供应商主要为 BEA、Oracle 等海外软件巨头。但在关键领域和关键应用上, 采用国外软件存在一定的隐患,一批国企下属子公司或研究所创立的软件企业开始配合探 索各领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例如神州数码、太极软件、长城软件、航天信息等,中国 早期的软件供应商也依托这些政府项目逐渐发展起自身能力。

art.jpgart.jpg

1.2、数字中国推动政务系统由电子化向数字化过渡

起初“数字中国”仅是对应“数字地球”的映射,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数字化。1992、 1998 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两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通过地球资源的数字化来充 分利用和保护地球。中国学术界迅速响应,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概念,此时“数字中国”概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赋能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 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领域的管理。 2000年以后,数字中国由地方政府落实为“数字区域”。进入 2000年以后,中国共 有10多个省市启动了各自的地理资源信息化工作,论证建设“数字区域”相关工程, 2000-2001年间“数字北京”、“数字福建”、“数字湖南”、“数字山西”、“数字陕 西”、“数字湖北”、“数字吉林”、“数字江苏”、“数字浙江”、“数字广东”先后 启动建设。

“数字福建”泛化数字中国,电子政府成为建设重点之一。与其他省市着眼于地理资 源信息化不同,“数字福建”对数字中国内涵外延进行了延伸和泛化,重点提出健全公共 信息网,构成覆盖全省的信息共享体系,建设“电子政府”,推进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及 开发建设重点领域信息应用系统。

“数字中国”写入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高战略地位明确。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2020 年“数字中国”写入十四五规划,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 年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均强调“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重要意义,数字中国高战略地位明确。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由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主办,福建省政府承办, 代表数字中国发展最新方向,政务由电子化向数字化演进。2018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在福建开幕,此后接连举办的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重点逐渐由电子政务建设演变至数字 政府、数字经济,再到最新的数据交易,也印证我国政务信息化重点从电子化延伸至数字 化、智能化,数据从赋能各行业发展到本身被赋予价值的高阶阶段。

1.3、“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兴起

放管服推动管理型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2015 年 5 月 12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 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放” 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 便利环境。“放管服”是党的十八大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 举措。“放管服”重塑了政府和市场关系,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放管服”要求下,国家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成立,加速推动改革。放管服要 求下,数字化转型变成了政府改革的一项任务。顶层设计层面,行政审批局成立,各地市 纷纷成立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民众办事“一地通办”。

art-02.jpgart-02.jpg

“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开,实体服务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加快。2016《推 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出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 正式进入实操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地市级平 台三个层级组成,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监督考核、统计分析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一网通办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具体落地。“一网通办”建立纵贯各级政府,横向 互联互通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现有的审批办证事项 做到“最多跑一次”或“一趟不用跑”。“一网通办”由各地市单独招标建设,年最高投入 规模近百亿。目前“一网通办”系统仍然属于各地单独招标建设,暂未形成统一标准和一 体化体系,根据城市级别不同,年投入规模也略有差别,根据爱分析数据,全国各地“一 网通办”系统年投入规模最高达百亿。

1.4、政务大数据建设指南指引数字政务一体化融合深化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 2025 年达 8 亿目标。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在线政务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实施战略转型、 活跃经济、惠民益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为自然人、法人用户提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 用户规模翻倍后,应用范围和场景也将更加广泛,真正实现一地认证、全国互认。

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政策出台,数字政务一体化融合加深。10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 厅发布《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包括三 类平台和三大支撑。三类平台为“1+32+N”框架结构。“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 “32”是指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建设的省级政务数据平台, 负责本地区政务数据的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汇聚整合、共享开放,与国家平台实现级联 对接;“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数据汇聚整合与供需 对接,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要求 2023 年底前初步形成。《指南》指出,2023 年底前,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2025 年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

art-03.jpgart-03.jpg

2、增量:信创、数据要素、云、AI

信创、数据要素、云和人工智能是政务信息化系统升级迭代强劲驱动力。信息技术发 展的车轮仍在继续向前,供给端云、AI 等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涌现,需求端政府治理理念 和公众需求亦不断更新。同时,自主可控要求下,信创政策推动的国产替代将进一步深化, 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将持续升级,国内政务信息化软件供应商仍面向星辰大海。

2.1、信创深化,国产优质供应商持续受益

政务信创范围扩大。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 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行政办公及电子政务基本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应用软件国产厂 商增量业务需求具备较高的确定性。根据海比研究院预测,2022 年中国信创应用软件市场 规模为 5944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1.47 万亿,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35.1%。

2.2、数据要素:服务、交易系统等环节有望较多参与

2020 年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 年后继续加速。2022 年 1 月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 到 2025 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2021 年底后北上广深四地交易所成立;2022 年 6 月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基础制度 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地方层面,已有十九个省市公布了相关数据条例。《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2 年 12 月 19 日 对外公布,提出 20 条政策举措。

art-04.jpgart-04.jpg

数据要素 20 条是纲领文件,举旗定向、探索定道、功能定位。数据要素 20 条淡化所 有权、强调使用权,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 “三权 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推进公共数据授权使用。加强企业数据供给激励。探索个人数 据受托机制。 数据供应、交易流通、需求三大环节均潜在蕴含大量政务 IT 供应商的相关机会。

1) 供需方数据服务:从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产品看, 医疗健康、政务民生数据实际 体量大,但尚无产品挂牌,可能与数据隐私保护有关。全国政务大数据一体化体系 建设指南已经指引开放政务数据,政务 IT 产品中沉淀了大量政务、民生数据,在 数据供需方的数据治理、分析、资源集成和加工处理中具备资源优势,有希望拓展 业务成为政务端的数据服务商; 2) 交易流通:2021 年底后成立的北上广深四地交易所,股东以国资、地方产业资本 为主,可能成为本轮数据要素核心平台;不排除北上广深四交易所之外,其他地方 交易平台重组或者升级为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数据托管等业务均需 IT 系统支 撑,尤其未来数据交易活跃程度提高后,交易所 IT 系统维保、升级等需求讲持续 存在;

2.3、政务上云提速,非x86架构产品占比提升

云能够解决垂直应用的信息孤岛问题,促进政务应用创新。传统电子政务架构以职能 部门为中心的建设思路造成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问题。云计算不仅具有节省经费、弹性 伸缩和系统安全的优势,更为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务上云下沉至区县,政务云渗透率加速提升。2020 年以来区县、社区、街道等开始 作为政务应用的重要建设主体,政务云服务需求迅速增多。区县、社区、街道等政务云建 设需要与省级、市级平台联动,也需要将云服务的数据采集和计算下沉到区县、社区、街 道等“末端”节点。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向驱动下,我国政务“上云”提速,根据赛迪 顾问预测,到 2024 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1310.4 亿元,2021-2024 年复合增 长率达 19%。其中,非 x86 架构产品占比提升。

2.4、AI赋能政务IT厂商,加速业务拓展

“数据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有望成为发展主要方向,加速 AI 应用。数字政府建 设过程中,政务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数据交换、共享和共治并挖掘其价值成为越来越多政 府的诉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政务大数据,将成为政府服务的构思、设计、交付 方式转型变革的杠杆。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指引开放政务数据,政务软件 AI 化程度有望 进一步提高。《指南》指出促进政务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尽可能开放,重点推进普惠金 融、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行业应用,推动优秀应用项目落地孵化, 形成示范效应。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在 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art-05.jpgart-05.jpg

3、痛点:软件供应商产品化不足

3.1、三重因素致使政务IT软件产品化不足

我国传统政务 IT 供应商以人力外包、项目制和定制化属性为主,产品化程度不足。由 于发展阶段、产业链地位、政务 IT 项目特性等原因,政务 IT 供应商早期项目制属性强。 1) 项目特性 政府项目复杂且处于变化中,需要供应商紧密配合。由于政府机构和业务流程处于不 断变革、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且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导致政务 IT 项目难以完全准确地 定义系统的需求。分项目层次看,总局层面一般只承担省市数据收集和打通、以及管理职 能,不需要前端业务系统,而省市层面则要更多涉及具体政府业务流程,总局及地市系统 开发侧重点不同。

2) 产业链定位 甲方是政府部门,地位强势、话语权大,产品定制化属性强。政务 IT 甲方是政府这一 强势客户,多数场景下对特定业务和需求的定制化开发不可避免。

3) 发展阶段 系统集成商和软件总包商在政务 IT 系统建设早期更受重视,发展更快。1980-2000 年,我国政务系统亟待解决的是实现业务和数据纸质化到电子化的转变,当时政务 IT 系统 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对空白,因此具备软硬件一体规划的集成总包商,以及软件架构全景 规划的软件总包商更受重视、发展更快,我国较早发展起来的政务 IT 供应公司也多为系统 集成商和软件总包商。早期软件供应商依赖海外软件巨头 ISV 身份积累技术和产品经验,重服务。我国政务 大多数软件供应商早期没有开发完整产品的能力,因此多通过收购或成为海外软件巨头的 ISV(第三方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方式发展业务,能力侧重于海外软件与国内客户需求的适 配服务,产品化能力相对空白。

3.2、产品化程度低表现为三表指标不够美观

3.2.1、利润表角度

单项目营业成本边际非递减,单人生产力存在天花板,难以实现高毛利率。软件公司 营业成本中最主要占比是人力成本。项目制尤其是线下实施交付类型的项目,由于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单人并行负责项目数难以超过 2-3 个,新增项目需要增量人力投入。且政府 IT 项目短则 2-3 个月,长则 1-2 年,会长期占用供应商的人力资源,产品化程度低的公司 整体营业成本难以实现边际递减,导致毛利率通常较低。研发投入难以实现边际递减,销售净利率也较低。定制化下,每个项目中的每个产品 都要单独投入研发,对于过往开发好的产品/模块复用程度低,因此研发费用率会高于产品 化公司,从而拉低销售净利率。

art-06.jpgart-06.jpg

3.2.2、现金流量表角度

经营性现金流流入/营业收入指标代表项目回款能力。软件项目一般要系统功能达到甲 方要求后才能够结算,而政务 IT 定制化项目处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周期长,甲方要 求达成的时点更是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3.2.3、资产负债表角度

确认收入时间点不确定性会造成长账期、高应收账款占比,使得资金营运效率下降。 我们使用净营业周期指标来衡量公司对于资金运用的效率,净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 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体现的是一家企业从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到销售产 品、再到最后收回现金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天数。净营业周期越短,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 就越高,企业对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能力及自身资产的营运能力就越强。

4、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软件人才水平、软件行业生态及三十余年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经验使国产软件产品 化成为可能。我们梳理 8 家产品化程度较高的政务信息化软件公司,总结出政务软件公司 产品化转型的规律: 1)数据丰富的政务信息化领域更容易实现产品化转型。如金税三期系统、国库支付电 子化系统等,由于内部流通丰富的税务、财政数据,对于风控、管理有高价值,供应商能 够凭借合作优势,打造数据中台等高产品化功能模块向客户销售。 2)涉及前端、难以标准化的公司在项目制下提升研发和交付产品化程度。例如税务领 域纳税人的业务系统、“一网通办”网上办事平台等涉及用户交互的前端产品,且需要在 不同地市铺开,业务环境差异大且复杂,提升产品化的方式主要是在研发端打造解耦的可 复用的产品和模块,实现规模效益。

3)拓展 B 端客户,深挖需求实现产品拓展也是热门选择。税友股份、新点软件、航天 宏图、千方科技均凭借政务端系统建设带来的 know-how 和用户优势拓展 B 端企业客户业 务,为其提供增值服务。 4)SaaS 化优势诸多,大部分厂商都在向云化转型。1)原有业务收费模式从一次性 license 收费转向 SaaS 化的年费/按使用量收费。2)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掘 SaaS化的新业务机会,并且常是 B 端业务。如税友股份 B 端企业财税 SaaS,新点软件的B端企业招采增值服务和自营限额以下交易 SaaS 平台、航天宏图数字地球平台。

art-07.jpgart-07.jpg

4.1、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加速推进

金财工程搭建的 GFMIS 实现了对国家财政收支的整体细化控制。2006 年开启的“金 财工程”搭建起了我国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GFMIS)。GFMIS 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所 有财政性资金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通过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订单控制预算 执行,在出纳环节实行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到用款单位/供应商账户,同时详细记录每个 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

收入端核心在于“记账”,通过财政票据和非税收缴系统实现,已较为成熟,主要供 应商是博思软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超 85%(2021 年数据),非税收入主要是各级行政单位在事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各级单位非税收入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系统实现“记账”,财政票据(功能类似发票)作为非税收入 流转的凭证。 支付端包括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两大动作,主要变化是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财政支出项主要包括部门预算拨付、工资发放、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预算是财政支出 重要的依据和控制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深化,主要变化点: 1) 各级各部门按照财政部依据《规范》制定的《技术标准》建设、改造和升级预算管 理系统,确保财政预算全环节统一标准。但同时强调统一标准不是统一软件,为地 方进行个性化功能开发和发挥不同软件公司专业特长留下空间。

2) 实现预算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上下贯通。财政部将此前下发地方的预算管理软件 整合,实现各地统一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全国预算管理数据汇总系统对接, 向财政部报送预算数据。 3)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优化,财政部门直接按照预算指标控制资金支付。预算指标 已细化到用款单位和项目,用款计划不需再承担预算细化和预算控制职能。 预算管理一体化核心开发供应商包括中科江南、博思软件,其他供应商(运维为主) 包括东软集团、太极华青、金财互联等。对于核心供应商,变化 2 使其拓展数据管理和报 送等相关标准化产品提供了更多机会。

art-08.jpgart-08.jpg

4.1.1、中科江南:核心业务已实现产品化

中科江南基于国库支付电子化相关技术,向各级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 等客户提供财政、财务、安全、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支付电子 化解决方案、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预算单位财务服务平台和运维服务等。

收入占比最大的支付电子化解决方案已经实现较高程度产品化。支付电子化解决方案 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为核心、为财政单位、国库和代理银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 体包括电子凭证库系统实施服务、电子印章系统、银行支付柜面系统、银行自助柜面系统。 支付电子化 2017-2021 年占公司收入比重始终保持在 70%左右。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全 国已有 37 个省(包括新疆建设兵团),398 个地市,2043 个区县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电 子化管理,产品模块覆盖面广,已经较为成熟,标准化程度高。2017-2021 年,支付电子 化解决方案毛利率稳定保持在 59%左右。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预算单位财务服务平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定制化 程度较高。公司主要参与了 10 个采用自建模式省级平台的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过往该业务处于发展前期,产品定制化程度高,项目进行定制化开发和服务的投入较大, 因此毛利率波动程度较大。随着后续项目进入地市级推广期,产品经验持续沉淀,有望提 升复用程度,实现毛利率提升。公司存在直销和经销两种模式,直销模式下,公司自身进 行实施交付,毛利率相对较低;经销模式下,公司仅销售标准产品给经销商,实施交付由 经销商负责,因而毛利率较高。

art-09.jpgart-09.jpg

4.1.2、博思软件:非税收入龙头,受益预算管理一体化

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软件、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是公司业务基本盘,卡位优势明显。 财政电子票据系统用票端电子票据系统建设由财政部门主导,各地区原则上使用财政部统 一开发建设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博思软件自主研发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现与执 收单位业务系统、非税票据管理系统和银行中间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社会公众提供“开 单、缴费、开票”的一站式网上业务办理服务。在该领域,博思软件是财政部电子票据系 统唯一开发商和实施商,卡位优势明显。

公共采购业务向 B 端拓展,积极推广 SaaS 化,提升业绩天花板。基于财政电子票据 和公共采购政务端数据积累和业务优势,博思软件为政府、企业、高校及打造 SaaS 化的电 子采购平台,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变。目前公司公共采购业务存在三类盈利模式:1)项目制 收费:电子采购平台开发费用;2)运营服务费:运营电子卖场,例如管理商品、指定上架 条件、规定审核依据、价格跟踪、同一商品的跨市场对比等收取的服务费;3)金融服务费 用:以自身打磨的模型对银行信贷风控提供支持收取的服务费。

4.2、税务:金税工程招采模式革新奠定厂商产品化基础

金税三期已实现完善全国税务管理系统的统一化、标准化,对接纳税人的前端业务系 统仍为非标。金税三期主要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层面部署,包括征收管理、外部信息、 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四大系统。目前金税三期四大系统已经在全国各省完成推广,全国共 用一套标准和技术体系,但税局前端业务系统仍由各地单独招标开发,存在非标准化。

业务处理和稽查风控两大任务由三大核心系统支持,在省局层面完成,业务处理相关 系统已基本成熟。核心的税局业务处理由征管处理平台完成,稽查风控则由决策支持和外 部信息交换系统完成。总局只承担各省数据收集和顶层统筹,不涉及具体业务处理。征管 处理相关系统功能已基本成熟,拓展覆盖自然人和社保费业务,在 2018 纳入了自然人税 收管理,并随着社保入税的推进,2021 年开始增建社保费管理系统。

art-10.jpgart-10.jpg

金四重点在于强化稽查风控,核心是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利好数据分析 和风控模型能力强的 IT 供应商。金税三期搭建的决策支持平台、外部信息交换系统打通 了工商和税务信息,金税四期将实现人社部、金融机构、市场监管、公安、法院、海关等 多部门信息共享,同时金税四期对于企业财税的监管将从以往查票溯源变成双向验证,强 化对非税的稽查和自然人税收的管理,具备大数据分析、风控模型等能力的供应商将面临 更多业务机会。

金四另一大变化是非标的前端业务系统走向标准化,开始采用总局统一招标再向各省 分配模式,为厂商产品化提供了机遇。金三阶段网上办税系统每个税务局系统单独招标和 开发,并且纳入多家供应商。以上海税务局为例,各区网上办税系统供应商包括税友股份、 中软、万达信息、用友政务等多家。金四提出由税务总局统一招标,每个省、市由中标单 位在国家税务总局统筹下承担适配、迁移、推广、运维等工作。

金四项目“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二期)”已开始实践统一化的招标模式,税友股份、 中国软件、金财互联联合中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二期)”中标厂商仅为税友、中软及 金财互联(方欣科技)三家,该项目由税务总局统建、三家供应商负责在全国 30 个省局 落地。与金三服务商多、项目散、不聚焦的情况相比,金四模式显著减少了供应商数量, 将预算和资源集中于少数中标厂商。这种模式下,对于单一中标厂商来说有标准可依,更 有利于产品经验的沉淀及可复用模块的打造。

4.2.1、税友股份:税务龙头拓展B端SaaS业务

G 端政务支出波动造成税务 IT 市场存在波动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为税收及非税 收入,其中税收是最重要的来源项,2021 年全国税收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 85%。 2020 年来各地为激活经济采取的减税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而医疗、防疫等支 出占比的上升也对政府 IT 系统建设开支有所挤压,导致税务信息化支出总额的剧烈波动。 B 端业务拓展平滑了政府支出周期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税友作为税务 IT 龙头同样 面临着政府 IT 支出波动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2016-2021 年,公司收入增速上下波动,但整体收入却始终保持正增速,就归功于 B 端业务相对稳定的走势,平滑了政府支出对 G 端业绩的影响。

B 端业务带动公司毛利率向上。由于 G 端业务多以定制化的软件开发、项目制、重服 务和运维等商业模式为主,毛利率低于产品化的纯软件公司。税友开辟了 B 端财税 SaaS 业务,凭借 SaaS 标准化软件的规模效应,B 端用户规模不断提升,摊薄了营业成本,因此 毛利率高于 G 端业务。B 端业务的开拓和商业模式的革新也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行。

art-11.jpgart-11.jpg

4.3、招采:平台触达海量主体,IT供应商大有可为

4.3.1、新点软件:由G到B,围绕平台衍生多类创新商业模式

收入层面:智慧招采业务从平台建设延伸至平台运营,衍生多重创新业务及商业模式, 提升业绩天花板。 从传统政府平台建设业务,拓展至 B 端企业交易平台,商业模式仍为项目制。公司政 务端主要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搭建,以项目制方式收费,单项目收费在几十万至几百万 元。截止 2020 年底,公司累计承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1 个、省会城市级 18 个、地 级市以下平台超过 1100 个。随着政府招采平台渗透率提升,业务瓶颈逐渐显现,公司开 拓大型央国企单位开发电子化招标采购平台,但商业模式仍为项目制。

针对限额以下项目招投标需求,自营新点电子交易平台,实现 SaaS 化。面向无需通 过政府的限额以下项目,公司自建了新点电子交易平台,对接招标人、招标代理和投标人。 平台面向的招标人主要是区县级的部分政府部门、中小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平台按交易金 额的百分比累进制向投标人(主要为投标代理公司)收取平台服务费,实现了商业模式由 项目制到流量收费的 SaaS 化拓展。新点电子交易平台模式受到市场认可,2019 年上线 后实现收入 2600 万元,2020-2021 年收入保持高增速。

从平台建设拓展至平台运营业务,助力招投标流程自动化,赋能投标企业增效提质。 在平台运营端,公司凭借平台聚合海量交易主体的特性和优势,深挖招标人、投标人 的需求,衍生布局多点产品,实现类产品化效果。2021 年,公司产品化的平台运营 业务实现收入 4.09 亿元,同比+67.1%,实现毛利率 89.5%,远高于其业务。

art-12.jpgart-12.jpg

4.4、自然资源:数据为基,转型全产业链赋能

4.4.1、航天宏图:贯通产业链,发力云服务

起家于空间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沉淀经验打磨核心底座 PIE 产品。航天宏图自产 业链中游的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系统建设起家,逐步把相关成果沉淀到自研软件 PIE 平台中,之后不断提升平台的标准化程度和性能。平台拥有“微内核+插件式”的 软件架构,形成了一套 SDK 二次开发包。 “PIE+行业”实现了产业链中游向下游应用的延伸,贡献最大增量。沉淀出“PIE 平台后,航天宏图以“平台+行业插件”的方式逐步拓展下游应用市场,有效地减少成 本,带来更高的软件复用效率。通过 PIE 平台,公司业务重心实现了从中游向下游应用 的转移,逐渐覆盖了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文水利、农业林业、生态环境、气象海 洋、环境咨询、防灾减灾、城市规划等十多个行业,市场空间逐步打开,未来将贡献 持续业绩增量。

自建上游自主数据源,云业务高增。公司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形成了全面对标 Google Earth Engine 的数字地球平台,并进一步向上游拓展,通过定增和可转债募 资加快自主数据源建设(SAR 卫星、无人机),形成“上游自主数据-中游核心平台下游规模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现有数据集达到 160 多种,已面向电力、保险、 农业等商业公司提供了订阅式 SaaS 服务,面向政府客户的城市遥感监测云平台也已签 订了多份合作协议。最新一期股权激励指引云业务高增目标:以 2021 年为基数, 2022-2024 年云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70%。商业模式再优化,转型全产业链平台型供应商未来可期。当前在独有的资源、服 务优势加持下,航天宏图商业模式有望由项目制向基于自有数据源和平台进行云化服 务转型,实现贯通产业链上中下游、空天地一体化、云边端实时协同。

4.5、交通:较早进行数字化转型

交通属于复杂巨系统,且与安全和城市治理存在直接关联,数字化开启时间较早,目 前已进入交互式交通管理阶段。目前交通管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形成数据采集、数据处 理分析、数据应用演进方向的闭环模式。交互式交通管理较为突出的特点在于交通管理不 再仅仅是传统的交通管理部门由上而下单向管理工作,而是逐步转变为道路出行者、交通 管理者、信息服务商、出行服务供应商等之间的交互式整合。

4.5.1、千方科技:交通大数据平台型供应商开启云转型

全产业链布局+数据积累奠定产品化程度提升的基础。千方科技在智慧交通领域形 成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云端到前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积累丰富独特的 交通大数据。目前千方科技拥有 6000 万+浮动车数据、800 万辆国内重载货车动态数 据、以及全国公路、商用车、民航等领域的海量数据。以数据为基础,千方科技在数 据融合、分析和治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基于交管、交运等多元业务场景凝练出 1500 余种业务智能算法模型库。

art-13.jpgart-13.jpg

推出 Omni-T 全域交通解决方案,开启云转型,盈利能力提升。2019 年,公司将 业务从基于标准 ICT 产品的应用整合集,升级为基于场景的“云-边-端”全栈技术的全 周期、全业务链服务。2020 年 11 月公司发布 Omni-T 全域交通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由“一个需求造一套系统”逐渐转变为“可软件定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付费方 式由项目制收费逐渐转变为付费订阅。2021 公司交通行业云收入 3.42 亿元,同比增 长 56.1%,毛利率为 53.14%,同比+2pct。

沉淀千方交通 PaaS 平台,实现核心能力多项目复用,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公司 基于云-边-端统一架构体系沉淀出千方交通 aPaaS 平台,通过对物联网平台、三维地 图、大数据平台等核心技术中台的研发及打磨,支撑公司核心能力的多项目复用、提 升前端开发及整体项目交付速度、降低交付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4.6、一网通办:提升研发产品化应对地域性问题

4.6.1、太极股份:外延内生双线提升产品化

太极股份是中国电科网信事业的龙头企业,国家队特点明显。公司成立于 1987 年, 由中电科十五所发起设立。成立三十余年来,太极股份围绕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 字国防打造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树立了可信赖的国家队形象,是国家重大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公司已成功构建起涵盖战略规划、系统设计、软 件开发、系统集成、产品增值、运维外包等内容的一体化 IT 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 生命周期 IT 服务。

持续内生创新,拓展政务云服务业务。凭借“国家队”身份,太极股份拥有业内 顶级的 IT 服务资质体系,涵盖设计、集成、涉密、安全等领域,包括涉及国家秘密信 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等。叠加突出的行业信息化能力, 公司在发展政务云服务业务上具备 IT 集成供应商的天然优势,并且实现突破。 2017-2021年,太极股份云服务收入由3.67亿元增长至7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7.4%, 2021 年云服务毛利率达 44.68%,远高于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从而拉高综合毛利率。

外延投资/并购产品型公司,优化公司业务结构。2013 年,公司收购慧点科技, 拓展 OA 业务,慧点科技专注 OA 业务 24 年,央企市占率超过 65%。此外,公司三 次投资人大金仓,成为其控股股东。人大金仓作为国产数据库“四朵金花”之一,以 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产品,拥有事务性、分析型、混合型、云数据库等完整产 品体系。收购/投资慧点科技和人大金仓后,太极股份已逐渐形成“一体两翼”战略布 局,同时产品化转型进程加快,公司财务表现有望持续优化。

art-14.jpgart-14.jpg

4.6.2、南威软件:绑定合作伙伴实现产品化效果

公司是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智慧城市综合开发商,主要从事软件开发, 以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慧城市产业链资源整合运营商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提 供商为定位,从事智慧城市、政务、党务、公安、交通、水利、大数据等领域的软件 研发和互联网分享经济平台的建设运营。 聚焦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应用实践,中台思维提升产品化。公司聚焦“一网 通办“业务,基于平台化、中台化的设计思维,持续丰富业务中台能力,以深化“一 件事”、“一业一证”等创新改革,不断打造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场景。未来公司 将依托现有的福建、河南、浙江、广东、湖北、河北等省市已有政务服务项目的建设 成果,不断探索建立城市之间点对点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渠道,持续推进“跨省 通办”事项的落地。

深度绑定华为等生态合作伙伴,降低销售费用。南威软件重视与生态合作伙伴的 合作,进行资源互补、技术协作、联合开拓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南威软件与中电科、 中电子、华为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增强了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来自于生态合 作伙伴的订单占比逐年增加,依赖合作伙伴强大的生态降低自身销售费用,实现产品 化推广效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none
最后修改于:2023年05月11日 22:23

添加新评论